第七篇: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及照顧者的壓力處理

 第七篇: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及照顧者的壓力處理

 

編者按:  廣東省基督教兩會為幫助各地更好舉辦和完善社會服務工作,與香港基督教愛華會合作開展一些培訓、實地學習等工作,收到好的果效。 現將該會十間機構會員的情況介紹給各地教會,下文介紹聖雅各福群會及其健智支援服務中心。 如有開展社會服務事工需要的教會,可與我會或聖雅各福群會聯絡。

 

機構簡介 

網頁 : http://www.sjs.org.hk/

聖雅各福群會由聖公會何明華會督及熱心人士于1949年在香港創辦,最初于石水渠街北帝廟的一個偏廳開始兒童工作(聖雅各兒童會),及至1962年在堅尼地道建成六層高會所,提供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長者服務及複康服務。1987年,本會位於石水渠街的總會大樓落成,服務更趨多元化。本會在1990年開辦第 一個灣仔區以外的服務單位(現稱中西區長者地區中心),隨後陸續在不同地區開拓新服務;單位主要分佈於港島北岸,從西環寶翠園至柴灣興華邨。近年,由於需求殷切,本會在九龍及新界亦設立不同服務。

現時,福群會在全港有58個服務點;截至2015年底,本會全職約1200多人,兼職約300多人,為不同地區人士提供服務。

聖雅各福群會每年服務超過四百多萬人次;服務對像包括幼兒、學童、青少年、成年人、家庭、長者及復康人士等。福群會提供多元化服務,由社區支援至院舍照顧,以配合不同人士的需要。

福群會最初的經費源自教會及熱心人士支持,其後獲政府資助。此外,本會亦得到不同慈善團體(如香港公益金)、熱心人士和企業的捐贈,支援各項服務。2014/2015年度的服務經費約伍億六仟萬港元。

 

聖雅各福群會內地事工部

內地事工部成立於2003年,經過多年發展,有以下五個宗旨:

1.      提供專業服務經驗傳遞及技術支援

2.      輸出及發展典型服務模式

3.      建立及維繫與內地官方及非政府機構網絡

4.      提供服務交流平臺

5.      推動內地基督教社會服務

 

內地事工部透過三個策略,包括

一線督導及顧問服務、訓練課程及研討會、接待內地單位參觀本會服務,

向中國內地推廣本會成熟及具特色的服務模式,包括持續照顧服務、復康服務及社區工作服務。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內地事工部主任譚文興先生。

電郵:oliver.tam@sjs.org.hk  部門電話: +852 39744673   香港手機: +852 93213414  

國內手機: +86 155 4683 8705 QQ: 1627572140        微訊: UncleOliver

 

1.          一切從認識認知障礙症開始

 

認知障礙症亦稱失智症/老人癡呆症,其病徵是長者失去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這妨礙長者的社交技巧、工作技能及日常活動能力。認知障礙症不單不是正常老化的過程之一,而且並不一定在每一位長者身上發生。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原因是由於腦部不斷退化:大約百分之五十五的個案屬於亞爾氏癡呆症;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五的個案屬因中風引致的認知障礙症;而其他原因則佔百分之十至十五。由於這病症是不能完全治癒的,所以當長者出現認知障礙症的病徵,例如:經常出現短期記憶力變差、滋擾行為及個性突變,及早診治及介入工作是很重要的。愈早介入,愈能延遲長者日常活動技能的退化,並使照顧者有充足的時間為日後沉重的照顧工作作好準備。

雖然認知障礙症可為長者帶來多方面的影響,但病情的轉變大致差不多。由於每個人的性格、病發前的健康狀況、生活方式都各有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影響。有些人會出現性格上的改變,喜歡與人爭吵,情緒不穩,變得很難與人相處。但有些人則會變得沉靜,減少社交活動及對外的接觸。亦有些人會出現其他健康問題,例如關節痛、糖尿病、視力模糊或聽覺受損,以致照顧工作更困難。有些個案更會因這病症而出現財政困難或家庭糾紛等。

長者雖然患上同一疾病,但病情的進展卻各有不相同。有些人的病情惡化急速,並不出現所有病徵便到達晚期。有些則會從初期開始,經過中期才進入晚期。因此每一個案都有其獨特性。

基本上認知障礙症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及晚期,這可協助照顧者能預早知道潛在的問題及對日後的照顧工作作出相應的計劃。由於病情發展因人而異,所以病情階段的劃分只是作一個參考。

 

2.          中期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需要

當長者的病情進入中期階段,會因腦部的退化失去自我照顧的意識,出現依賴。當長者的『認知能力逐漸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會隨之受到影響,日常的需要會因『認知障礙症」而不能『如常或『適當地完成。個人基本需要是從『小』便鍛鍊或在模仿』之下學會如何照顧自己及『滿足」自己日常需要,如個人衛生、飲食或穿衣服等,這些都是一般個人基本需要。認知障礙症』長者會因病情由初期進入中期而漸漸『忘記如何自我照顧。如:早上,要照顧者提醒梳洗、穿衣服;晚上,很抗拒洗澡或換上睡衣等。當長者出現忽略或失去個人意識去照顧自己的日常需要,照顧者便要加強『照顧工作,除了注意長者的出入安全,其個人基本需要亦要顧及。

 

 

 

職員專心指導患者,關心、細心、聆聽都是十分重要的

 

 

2.1      生理健康 

身體的機能會隨著年紀或因長期病患如高血壓、糖尿病而退化。像一般正常的長者,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需要作定期的身體檢查,照顧者亦要留意長者的身體各機能有否出現異樣,如血壓高/低、血糖不穩定、長期便秘或小便出現頻密而量不多。現時所服用的藥物有否引起副作用,有否出現『頭暈』或『頭痛的徵狀。

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和一般長者的表現會有所不同,如鬧情緒或發脾氣。因不能『正常表達自己身體某一部位不舒服,故行為上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或易激怒。照顧者容易因長者的異常行為而忽略長者行為背後的原因。

 

觀察細節

1.      找出可解釋的誘因,例如長者有否如期服藥、進食過飽或份量不足、小便的次數

2.      曾出現感冒或感染風寒;

3.      用手覆蓋肚子、臉部出現不開心的表情;

4.      最近醫生提議換了新藥或加了劑量;

 

處理方法

與長者溝通,用關懷和問候的態度去誘導長者表達出哪一部位不舒服;長者可能拒絕和照顧者合作,這時照顧者需要耐性嘗試觀察長者的身體移動狀態有否表現疼痛,或在閒談中試圖瞭解長者可否用『語言表達出來或用『手語』指示身體哪一部位不舒服;

有時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會出現『語言能力及『表達能力』嚴重受損,故當身體出現毛病時,會不能正常地表達自己或描述『不舒服』的徵狀。這時照顧者要從初期照顧的階段習慣去記錄長者的身體健康報告、日常飲食習慣或一般常有的健康問題,如便秘問題是否嚴重、輕微或沒有;水分汲取過多、適中或缺水;服藥次數等。

 

2.2    心理健康

中期失智症長者的心理健康會出現『負面的徵狀,其誘因可能是個人性格失去自信和自我價值下降。認知障礙症長者和一般長者一樣,需要保持心理健康,否則會影響個人情緒和思維。

 

l  失去個人信心

逐漸失去記憶是認知障礙症主要徵狀,長期處於無記性、依賴照顧者的提醒協助,故長者的自信心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對任何事物都表現沒有信心。如出外活動,長者沒有信心去積極參與,或遇到陌生環境,常表現不安或混亂,故找藉口避免出入新環境或參與群體活動等。

 

處理方法

1.       照顧者應協助長者一同參與,讓長者有信心地去繼續社交活動,當長者習慣了照顧者從旁參與後,他們的病情進入中期時亦能保持社交活動;

2.      避免『品評長者『無記性』,應以鼓勵口脗協助處理日常的事情和誘導長者克服『無記性』的問題,使他們保持自信;

3.         觀察長者是否不喜歡群體活動,瞭解他們的個人喜好或個性,那些會引起長者對某些活動出現『抗拒或『不知所措』,如唱歌或打球等;

4.       使用讚美的詞句,藉此鼓勵長者重建信心,繼續參與社交活動。與此同時,評估進度亦是十分重要。

 

 

l  情緒低落

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的情緒會常出現不穩定,比較容易『鬧情緒。病情的轉變會是  主要的因素,當長者進入中期時,其『認知』、『思維』、『判斷力」和『理解能力會出現嚴重障礙。這時,長者對外界的轉變,如天氣或照顧者的要求,會出現『冷淡或『和家人抗拒、不合等。情緒不穩定令長者容易失控,有些會出現困擾行為問題,照顧者未能立即找出解決方法去應付。

 

處理方法

1.      認知障礙症長者和一般長者一樣會出現『不開心或『情緒低落。正常的長者會自我調理、找人傾談或自行將問題解決;但失智症長者的情緒低落,往往不能自我調節,長期處於低落會出現『抑鬱的徵狀。如果忽略其需要,未能及早協助走出情緒低落的困境,長者會更退縮,更混亂。這時,照顧者需要協助長者解決困擾的問題,讓其情緒回復正常的表現,並且給予適當的輔導。

2.      評估長者是否一個容易『多愁善感』的人,性格上常出現『憂心』,容易感受到外來的負面事情,如看到有關車禍、地震或傷心之事。長者會容易受到感觸,頓時變得傷心,有些會突然流淚。一些負面事情或報導,雖說與家人沒有甚麼關係,但他們亦會因此而傷心,出現情緒低落。

3.    照顧者要注意長者的情緒起伏的誘因,通常會發生於早上、晚上、或當子女回家探訪、或因家人上班而要獨自留在家中、或最近有親朋逝世。

4.     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對處理自己的『情緒』是沒有『意識自行調節。反之,其不開心會向照顧者發洩,這時照顧者應耐心瞭解鬧情緒的始末和試圖開解長者。

5.    照顧者嘗試用平靜的心情去聆聽或安慰長者,令長者可以舒緩緊張的心情。

6.    找專業人士介入,給予適當的輔導。早期的介入,可以協助照顧者一同處理長者的情緒。

 

l   表現「不安」或「沒有安全感」

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表現不安的行為的次數會頻密,對於照顧者定時安慰的需求會有所增加。長者在家中或中心會表現『坐立不安或『焦慮的感覺,不太喜歡獨自留在家中。有些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的心理健康已出現『不平衡,如出現不能自我控制的感覺,常感到將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需要照顧者陪伴或開解。

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失去理解能力,對突如其來的安排未能即時接受。故對於突發事情(如要出外吃飯、去旅遊或去一些陌生的地方)會感到不安。長者的感覺是反映了其內心對外來的新資訊、突發的事所產生壓力,從而引發『不安』、『不知所措』, 其『失落』的感覺是因為不能有充分時間去瞭解整件事情,或調節內心的『思維混亂』,照顧者要立即協助長者瞭解及接受。

如照顧者安排與長者出外,但長者可能已忘記曾被告訴將要出外或照顧者認為不需要告知長者。當長者遇上這類事情,這時會產生『不知所措或『不安』的感覺,不清楚如何處理或表現。如果沒有預先為長者作好心理準備,有部份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會即時表現很『情緒化』、『抗拒』、『不合作企圖離開』等行為。

 

 

處理方法

要小心處理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的心理健康,預早通知及不時提醒長者將會發生的事情,讓患者有足夠的心理預備,否則長者會長期處於『不開心,甚至『抑,他們感受到不被『尊重或沒有給予『機會』去瞭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是長期而勞心勞力的工作,每天24小時的照顧工作,容易讓照顧者感到吃不消、產生壓力,甚至有情緒低落的表現,以下是一些壓力警號和處理的小貼士,希望對大家有用 :

照顧者的健康 - 壓力警號

ü    失眠

ü    過重,過輕,胃口改變

ü    情緒變化

ü    身體機能出現毛病

ü    長期疲累

ü    增加倚賴藥物

ü    無耐性,容易發脾氣

 

專家正為照顧者提供訓練講座,學習照顧技巧。

 

照顧者的自我照顧及壓力處理

ü    清楚瞭解疾病,藥物及治療方法。誤解會阻延患者康復,一知半解會令你困惑

ü    與醫務人員齊心協力幫助患者,作患者與醫生溝通的橋樑

ü    搜集社會服務資料,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ü    參與家屬支援小組,分享經驗,分擔困難

ü    與其他家庭成員合作,坦誠與其他家庭成員討論照顧病者對自身的影響

ü    保持積極的思想和態度

ü    凡事向好看

ü    欣賞自己長處

ü    傾訴自己面對的困難

ü    爭取自己的權益

ü    尋求專業協助

ü    學習身心鬆弛的方法,例如做呼吸運動或者每天10-15分鐘簡單伸展運動

ü    適當地運用社區資源

ü    計劃休息時間

ü    保持社交生活

 

#   文章摘錄自 : 失智症照顧手冊『中後期』

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服務中心出版 (201010月第二版)

作者: 羅錦注博士、呂幗英